UV-C介紹

UV-C介紹

UV即Ultraviolet也就是紫外線,UV是指陽光中波長介於100nm~400nm之間的不可見光,依據不同波段又可劃分為UV-A、UV-B、UV-C。

其中UV-C波長介於100nm~280nm,由於 200 nm以下的波長會被空氣中的氧氣吸收,因此又稱之為真空紫外線。而可穿越大氣層的波長介於 200~280 奈米,由於被臭氧層阻隔,因此只有少量會到達地球表面。

UV-C是波長較短、能量充沛的光線,可以穿透微生物的細胞膜和細胞核,破壞細胞中的DNA(去氧核糖核酸)RNA(核糖核酸)的分子結構,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或再生性細胞死亡,達到殺菌的效果。自發現UV-C以來,經過多年的研究、發展和實驗,UV-C已被証實具有極佳的消毒作用,而人工生產製造的UV-C燈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消毒技術,並且廣泛地運用於醫療院所中。此外,由於UV-C消毒技術能夠高效率殺滅日常生活環境中常見的細菌和病毒,且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學藥劑,不會對水源及周圍環境造成污染,並且具備不殘留有害物質及操作簡便等優點,因此近年UV-C消毒技術逐步延伸運用於一般消費型產品。